国是访问 | 拜登任内,中美经贸有哪些新信号?
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国持续展开猛烈的经贸攻势,中美经贸“脱钩”的讨论一时甚嚣尘上。
如何看待这几年来中国经贸“脱钩”的问题?拜登任内,中美经贸关系有哪些新信号?
近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经贸发展形势表明,中美经贸脱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美加强合作才是互利共赢的正道。
中美经贸“脱钩”将削弱美国比较优势
国是直通车: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美经贸“脱钩”的消息时有耳闻。在您看来,美国提出“脱钩”的实质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中美经贸“脱钩”的可能性以及影响?
李永:针对中美经贸“脱钩”问题的讨论,背景很复杂。这方面的讨论自2018年以来逐渐受到较多关注。
美方提出中美经贸脱钩的实质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后产生的恐惧心态,另一方面则是试图通过“威胁”的手段,将“脱钩”作为筹码逼迫中国按照美国设想的“游戏规则”去改变,同时希望以“脱钩”削弱中国的发展动力和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
但事实上,这样的设想很难成功。因为中国市场能够给美国在华企业提供可预期、可验证、可定义的未来。从投资活动角度上看,美国与中国“脱钩”的意图是不被市场和资本所接受的。我们可以看到,双边贸易即便在疫情和关税双重压力下,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支持这一态势的是中美贸易有着很深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依赖关系,基础是中美商界在经贸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其背后还有深度嵌入的成本收益最优关系。
应该看到,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业已形成内在运行规律,若美国推动中美经贸“脱钩”,必将打乱全球供需秩序,不仅会削弱美国比较优势地位,也会对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造成严重破坏。
国是直通车: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的紧张从经贸领域逐渐延伸至其他领域,您如何看待?
李永:除了政治驱动的对中国企业的“制裁”,美国还把科技“武器化”,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科技遏制的手段并非明智之举,不会给美国带来什么长期的回报。看似加剧了的“科技脱钩”走向,也正在产生“双刃剑”效应。
美方咄咄逼人的技术“封锁”,不仅使美国高科技企业利益受损,为竞争对手留下填补机会,还会刺激中国投入更多精力做自主研发。
美国政府政治化操弄与自由经贸逻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异化”冲突,遭到了美国智库、企业和商业团体的高度质疑,各种量化分析都指向可衡量的经济和就业损失。最近,美国放松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其调整因素之一是中国留学生对美国大学财务状况的贡献。
中美合作需走出美国政客定义的路径
国是直通车:不少中外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对中美“脱钩”投否定票,并认为中美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二者合作在一些全球治理议题起着关键作用。在您看来,中美加强合作有哪些必要性?
李永:目前来看,国际间合作仍是大趋势。对于中美如此重要的两个国家而言,在应对全球危机事件、特殊困难时期合作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全球抗疫问题上,中美合作,如疫苗研发分配、疫苗专利豁免等,显然有利于全球福祉和全球经济恢复增长,遗憾的是,美国没有明确的合作意愿。
我们应该看到,美国对中国的竞争、合作、对抗的新战略范式,背后有政治化扭曲的操弄,限制了双方合作前景。
中美合作,需要走出被美国政客所定义的合作路径,中美合作有很多共赢领域,如基础设施、绿色科技、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等。但是,美方要摒弃冷战和零和思维,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应该积极回应中方倡导中美合作的善意姿态,建立新的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为中美合作去政治化。
例如在基础设施领域,事实上中美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2013年,美国商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结论之一是,“研究发现,中国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美国利用中国的资金、产业能力和基础设施经验,同时允许中国为新一波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并从中获益。这种合作将加强两国关系,促进全球稳定与繁荣”。而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挑战,如今看来已经成为政客阻挠中美合作的政治化操弄工具。
国是直通车:国外商会调查显示,外资仍看好中国市场。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美资企业视中国为优先发展市场,并计划在2021年增加在华投资。外资为何持续看好中国市场?针对一些外资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的现象,您如何看?
李永: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看到不少国家的贸易崛起,但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的关系更多是互补,而不是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供给系统,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替代的。
尽管一些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但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赋予中国企业具有按订单生产灵活性满足组合订单采购和配送能力。这就好比一个集装箱里可以按客户要求同时装运多种小批量货品,这种“一站式”组合能力所形成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抵消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贸易转移”影响。
一些外资生产线的转移,大多是成本敏感型。他们离开和来中国的逻辑是一样的。N年前来是因为中国成本低,现在去其他地方也是因为那个地方成本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规模已今非昔比,对他们有强大的战略吸引力。
举个有趣的例子,运动鞋厂商阿迪达斯当年离开中国的时候,却同时宣布将在中国新开1000多家分店,这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市场在外资眼中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现象,近些年我国吸引外资是逐年增加的,外资投向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比例在增加。这也表明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
近年来,中国也在努力为吸引外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外资准入国民待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等。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建,对外资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除了前面说的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也显示,60%的企业表示将扩大在华业务规模。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外资对中国的市场引力和潜力的认知。
拜登政府联合围华遏华设计难持续
国是直通车:您认为,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有何新动向值得关注?尤其上个月,拜登政府首次就中美贸易明确表态称,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还伤害了美国消费者利益。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这是否意味中美经贸关系释放了一些新信号?
李永:从拜登政府对中国经贸政策角度上看,我认为他对中国尚未形成一个非常明确和成型的贸易政策。他不仅是继承了特朗普时代留下来的所谓的“经贸遗产”,还给中美经贸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如新疆、香港、台湾问题和病毒溯源都是美国政治化中美关系的具体表达,拜登为迎合两党分裂的政治气候,宁愿选择“政治正确”也不愿意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方与中国相向而行的“正确政治”。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拜登为了表现在对华战略上与特朗普的差异,把中美双边问题拉进盟友的“政治同盟”构架下进行所谓的“系统应对”,预谋贸易和技术等议题,联合遏制中国的经贸发展。这种联合围华遏华设计,存在利益博弈缺陷,最终将难以持续。
拜登声称要“审议”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评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并不构成新的对华贸易政策表达。而当前关税问题已成“鸡肋”,除了给自己留“进退”空间,借此捞取残余政治利益之外,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关税不仅没有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还伤害了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这或许是回应美国业界对取消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呼声,但也说明拜登政策选择困境。
有意思的是,美国一方面希望中国购买美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但同时还要应对美国国内一些利益集团所谓“中国过度购买”的质疑声。
目前,拜登没有明确意愿解除对华出口商品关税,短期内取消所有关税概率不大。一方面,拜登要面对在两党政治分裂的压力,另一方拜登还要顾及中期选举,特别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失败”,使拜登面临新的压力。在中期选举到来之前,拜登也恐怕很难冒险解除对中国的关税。
为转移视线,不排除拜登他通过其他借口增加针对特定产品或出口企业关税的可能性,从目前美国经济形势来看可能性不大。但取消关税,是拜登不得不面临的选项,未来他或许会效仿特朗普时期的做法,通过举行企业听证会进行关税豁免,以降低取消关税的政治敏感度。
国是直通车:当前,中美竞争的现实已不容回避。尤其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陆续颁布的各项长期战略文件矛头更直指中国,意味着两国间的竞争与博弈或是一个长期趋势。在此背景下,您认为双方如何避免和管理好冲突,实现更多的良性合作?
李永:中美间的竞争博弈中,避免和管理好冲突,符合双方利益,实现良性合作,可用两个英文单词来表达:CARE和TALK,即“关护”和“对话”。C.A.R.E.作为缩写的话,构成下面四个基础要义。
C指Co-competition,就是要进行双赢的“竞合”,而不是形成垄断霸权的零和竞争,要避免政治化造成的扭曲。
A指Accommodate differences,容纳差异。中美之间存在着制度、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差异,容纳彼此间的差异是未来合作的必备基础。
R指Resume dialogue,恢复对话机制。有效的沟通与对话机制有利于避免中美之间矛盾的升级。尽管拜登上台后,中美间保持高层工作上的沟通,但亟需建立新的对话机制去沟通更广泛的问题。
E指Exchange,交流,包括人文、商贸、科技、投资等方面的交流,美方需要共同为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T.A.L.K.对双方加强冲突过程管理十分关键,也是四点。
T指Trust building,建立信任、重建信任。中美之间存在“信任逆差”,形成原因很复杂,包括历史遗留问题,也包括现实层面的问题。但是这不能够成为大家越来越不信任的理由。要重建信任,需要更好地互相倾听。
A指Advance,双边关系要前进,而不是倒退,中美应在前进中解决分歧,倒退模式中没有解决方案。
L指Limit conflicts,限制冲突和对抗。中美双方需要通过持续对话,有意识地限制冲突的升级,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安全稳定。
K指Keep constructive interactions,保持建设性、良性互动。双方应在不损害彼此利益的情况下,寻求真诚、务实和有效的互动模式。
▼
推荐阅读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 晞